我们不应该是大数据上的一个光点
——第五年newsletter招募
一不小心就做到第五年了。
当年想做这一项目的原因,就是想要逃离平台「掌控」。
在我看来,当算法进入一个人的日常生活,它就必然会成为一个「信息囚笼」,从而与真实的世界隔绝。这是我极度警惕的事情。
我们这一代,一直在寻求开放环境的路上。所以非常清楚的是,想要实现自由,就必须保持对外在世界的开放性。那么,跳出「信息茧房」就是必要选项了。
某种程度上,我以为这是人类异化为数字机器的一种新形势。一个人,当他丧失掉信息的选择和独立思考时,本质上已经成为「平台经济」的一部分。他所花费的海量时间,其实就是免费为平台「工作」。
这两年,我越发觉得,现实世界已经逐渐在数据下扭曲。无论是政治、人文和商业逻辑,都不可避免地在与之合流。而秉持我们这种想法的人,已经边缘化了。
但我总觉得,人之为人,总应保持人的独特性。而我也希望我周边的朋友也可以不必被「算法」掌控,成为「数据流」上的一个点。
很显然,我们周围已经随处可见失去现实生活能力,被数据流影响思考与判断的人群了。
某种程度上,他们就像绑在机器上的「肉鸡」或者「僵尸」,这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?
所以,我希望这个newsletter可以像一个单线联系的信息源,绕过大数据的「算法」,把真实世界的大事和大势放在你面前。
即使是一个「孤岛」,我也希望它是一个开放的孤岛。而不是让人无形中成为社交网络中的一个光点,变得无足轻重。
最开始的时候,我其实是想做一份专业的教育讯息周报,但后来力有不逮,最终变成了一个更具个人性的信件。
与平台不同,这些信件是单独发送到每一个人的邮件中的,它不受信息流和算法的影响,因此可以随时查看,只要自己和信件平台不做删除,即可永存。
另外,这些信件大都是即时讯息。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、经济、商业、AI发展、书报、教育,以及任何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。只要目力所及,在其中大多都有呈现。
这些内容当然也是对目前形势的一种判断。这四年来,我想很多朋友可以看出,这些判断大体都是趋于正确的。
而这也是我个人的目标之一,就是希望它成为一个智库性的提醒,能够提供给订阅者以不同角度的考量。
所谓「智库性的提醒」,在我这里,意味着三个方面:第一,一定要有前瞻性。第二,一定要有专业性。第三,一定要多元化,具备丰富性。而所谓「友直友谅友多闻」,我也希望能做成这样的朋友性文本。
目前来说,它的形态基本是:
- 通常每周一周四更新,每年超过100封信件。
- 每月末更新当月读书。
- 部分收费主题或音视频课程,会员享有折扣。
- 可随时回邮件,或加群。
- 我们所有活动、课程和文创讯息均优先向会员开放。
总而言之,我希望更多的朋友与我一起进入第五年。
回想起来,最开始的时候,我的目标是招募到1000人,但到目前为止,四年来常态订阅人数仍然未到300。
要知道,这是一个续订率超过九成的项目。换言之,即使算上不再续订的朋友,也未到原定目标的三分之一。由此可见,在国内在newsletter实在是一个相当有挑战的事。
我想,在这一年中,我将会加入一些新的项目进来,以增加会员的丰富性。如今已经确定的一个长期焦点,就是对社交媒体的关注。它将在近期提上日程,方式是「每月一封长信」。而这份newsletter在一周后也将小幅提价。
订阅请扫码:
订阅地址如下:
或扫码:

如果不满意, 希望可以回复我你不满意的地方,以利于我的改进。谢谢!
我的WeChat:supermasterbai
也可以查看我的微信公众号:白卷(baijuan008)
Member discussion